【知止不殆的殆是什么意思】“知止不殆”出自《道德经》第37章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……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这句话强调的是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,才能避免危险和失败,从而实现长久的稳定。
“殆”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,常见义项包括:危险、疲倦、懈怠、接近等。在这句话中,“殆”主要指的是“危险”或“失败”的意思。
“知止不殆”中的“殆”是“危险、失败”的意思。整句话的意思是:知道何时停止,就不会陷入危险,从而能够保持长久的平安与稳定。这是老子对人生、治国、处世的一种智慧总结,强调适度与节制的重要性。
表格解析:
词语 | 拼音 | 本义 | 引申义 | 在句中含义 | 出处 |
知 | zhī | 知道、了解 | 明白、懂得 | 理解、明白 | 《道德经》 |
止 | zhǐ | 停止、停留 | 收敛、克制 | 适可而止 | 《道德经》 |
不 | bù | 不、没有 | 否定 | 不会 | 《道德经》 |
殆 | dài | 危险、疲倦 | 危害、失败 | 危险、失败 | 《道德经》 |
知止不殆 | zhī zhǐ bù dài | 知道停止 | 不陷入危险 | 适可而止,避免失败 | 《道德经》 |
通过理解“殆”的含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“知止不殆”这一思想的核心:在行动中掌握分寸,适时而止,以达到长远的安稳与成功。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治国理政,也对现代人的生活、工作、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