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啊】“雅俗共赏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种艺术作品、文化产品或表现形式既适合高雅的审美,也能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。这个成语体现了文化包容性和广泛性,是评价艺术作品或文化现象时常用的词汇。
一、
“雅俗共赏”指的是某件事物既具有高雅的艺术价值,又具备通俗易懂的特点,能够让不同层次的观众或读者都能欣赏和喜爱。这种特点在文学、音乐、绘画、影视等艺术领域中尤为常见。例如,一部电影如果情节引人入胜、语言通俗,同时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,就可以被称为“雅俗共赏”。
该成语强调的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平衡,避免了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浅显无聊的极端。它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产品的多元需求,即既要满足专业人士的审美标准,也要让普通大众能够理解和享受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雅俗共赏 |
拼音 | yǎ sú gòng shǎng |
出处 | 出自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·古今杂剧》:“其词曲之工,可称雅俗共赏。” |
含义 | 指作品既高雅又通俗,能被不同层次的人欣赏和接受。 |
使用范围 | 文学、艺术、影视、音乐等领域。 |
特点 | 兼具艺术性与普及性,兼顾专业与大众。 |
示例 | 《红楼梦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小品》等文艺作品常被评价为“雅俗共赏”。 |
近义词 | 雅致有趣、通俗易懂、广受欢迎 |
反义词 | 曲高和寡、晦涩难懂、脱离群众 |
三、结语
“雅俗共赏”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褒奖,也反映了文化发展的方向——既要追求艺术的高度,又要贴近生活、服务大众。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,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作品往往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