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吹笙鼓簧是什么意思】“吹笙鼓簧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既具,和乐且湛。宜尔室家,乐尔妻帑。是究是图,亶其然乎?……我心忧伤,聊与子同归。……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。……”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“吹笙鼓簧”,但后人根据其中“笙”“簧”的意象引申出这一成语。
该成语原意是指吹奏乐器中的笙,以及敲打乐器中的簧(即簧片)。后来被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,用动听的辞藻来掩饰真实意图,形容人善于言辞、巧舌如簧,带有贬义色彩。
“吹笙鼓簧”是一个具有贬义的成语,字面意思是吹奏笙和敲打簧片,引申为一个人善于用华丽的语言来掩饰真实想法,或者在言语上花言巧语、虚伪做作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口才好但缺乏真诚的人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吹笙鼓簧 |
出处 | 源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,后人引申使用 |
字面意思 | 吹奏笙,敲打簧片(乐器) |
引申含义 | 善于用华丽辞藻掩饰真实意图;形容人巧舌如簧、虚伪做作 |
褒贬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他人说话不实、虚伪、只注重表面辞藻而不讲求实质 |
近义词 | 巧舌如簧、花言巧语、能说会道 |
反义词 | 实话实说、直言不讳、坦诚相见 |
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不仅了解了成语“吹笙鼓簧”的具体含义,还对其来源、用法及情感色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。在日常交流中,若遇到有人“吹笙鼓簧”,则需多加留意其言辞背后的真正意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