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搏膺是什么意思】“搏膺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,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。它由“搏”和“膺”两个字组成,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词并不常用,因此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感到困惑。本文将对“搏膺”的含义进行详细解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用法与解释。
一、词语解析
1. 搏
- 拼音:bó
- 含义:本义为“击打”,引申为“奋力、拼搏”。如“搏斗”、“搏击”。
2. 膺
- 拼音:yīng
- 含义:原指“胸膛”,后引申为“心胸、胸怀”,也可作动词,意为“打击、捶打”。
结合这两个字,“搏膺”可以理解为“击打胸膛”或“奋起击敌”,常用于形容一种激烈的情绪或行为。
二、常见用法及语境
用法 | 含义 | 示例 |
动词 | 击打胸膛,表示愤怒或悲愤情绪 | “怒发冲冠,搏膺而叹。” |
名词 | 指胸膛,象征内心情感 | “英雄气概,尽在搏膺之间。” |
比喻 | 表示激昂、奋发的精神状态 | “他满怀壮志,搏膺前行。” |
三、文化背景与出处
“搏膺”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如《史记》、《战国策》等,多用于描写人物的激烈情绪或英勇精神。例如:
-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瞋目而叱之,左右皆靡,遂拔剑击,搏膺而呼。”
- 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士卒闻之,莫不搏膺而泣。”
这些句子中的“搏膺”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,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激动或悲愤。
四、现代使用情况
在现代汉语中,“搏膺”已较少使用,但在一些文学作品、诗词或历史题材的作品中仍可见到。它往往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或坚定的意志。
五、总结
“搏膺”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语,主要含义是“击打胸膛”,引申为表达愤怒、悲愤、激昂等强烈情绪。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,但在文学作品中仍有其独特的表达价值。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常见用法 | 文化背景 |
搏膺 | bó yīng | 击打胸膛;比喻激烈情绪 | 动词/名词/比喻 | 古代文献中常见,用于描写人物情感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搏膺”虽不常见,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。了解这一词语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