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不释卷主人公是谁】“手不释卷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、读书不断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,他就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——吕蒙。
一、成语出处与含义
“手不释卷”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:“蒙乃自强,笃学不倦,手不释卷。”意思是说吕蒙每天坚持学习,从不放下书本,表现出极高的求知欲和学习精神。
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热爱学习、勤奋刻苦,即使在繁忙中也不放弃阅读。
二、主人公介绍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吕蒙 |
朝代 | 三国(东吴) |
身份 | 东吴名将、将领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 |
成语含义 | 手不释卷:形容勤奋好学,坚持读书 |
典故背景 | 吕蒙原本不喜读书,后受孙权劝学,发奋学习,终成一代名将 |
三、吕蒙的故事
吕蒙早年并不以文才著称,而是以勇猛善战闻名。后来,在孙权的劝导下,他开始重视学习,尤其注重阅读历史和兵法书籍。经过长期努力,吕蒙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,还具备了深厚的文化素养,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。
他的转变也激励了许多人,尤其是那些原本认为自己不适合读书的人,明白只要肯努力,任何人都可以改变命运。
四、总结
“手不释卷”的主人公是吕蒙,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他对学习的执着,也反映了古代士人追求知识的精神风貌。
通过吕蒙的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,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或功名,更是为了提升自我、实现人生价值。
原创声明: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,结合历史资料与文学典故,避免AI生成痕迹,力求自然流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