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望天门山》。这首诗以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,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山水风光,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。
原诗如下:
> 望天门山
> 李白
> 天门中断楚江开,
> 碧水东流至此回。
> 两岸青山相对出,
> 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,却意境开阔,语言简练,画面感极强。首句“天门中断楚江开”,写的是天门山被楚江劈开,江水奔腾而过,气势磅礴;第二句“碧水东流至此回”,描绘江水在天门山前急转,形成漩涡,展现出江水的灵动与力量。
第三句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,是整首诗中最富画面感的一句。两岸高耸的青山仿佛在彼此对视中拔地而起,突显出山势的巍峨与壮美。最后一句“孤帆一片日边来”,则将视线引向远方,一艘孤舟从太阳升起的方向缓缓驶来,给人以宁静、悠远之感。
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,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、动静结合的画卷,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与浪漫情怀。他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,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。
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这句诗之所以广为流传,不仅因为其语言优美,更因为它所传达出的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。青山对峙,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;孤帆远影,则寓意着前行的勇气与希望。
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艺术表现上来看,《望天门山》都堪称一首经典之作,而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更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之一。它不仅是李白笔下的自然风景,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山水、人生与精神追求的深刻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