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岂无白衣与子同裳的翻译】一、
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出自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,原句为: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,与子偕行。”这是一首描写战友情深、共赴国难的诗歌。
其中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的意思是:“难道没有干净的衣服和你一起穿吗?”这里的“白衣”指的是平民百姓的服装,“同裳”即共同穿着衣服,象征着战友之间的平等与团结。整句表达的是在国家危难之际,士兵们不分贵贱、不计得失,共同面对战争的决心与精神。
此句不仅体现了古代将士之间的深厚情谊,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团结一致、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。
二、表格展示
原文句子 | 翻译解释 | 意义分析 |
岂无白衣与子同裳 | 难道没有干净的衣服和你一起穿吗? | 表达战士之间平等相待、共患难的情谊。 |
白衣 | 平民百姓的服装 | 象征普通士兵的身份,强调人人平等。 |
同裳 | 共同穿着衣服 | 体现战友间的团结与互助精神。 |
出处 | 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 | 古代战歌,表现军民一心、共赴国难的精神。 |
主题 | 团结、牺牲、爱国 | 强调在国家危难时刻,人民团结一致、共担责任。 |
三、结语
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不仅是对古代战争场景的描绘,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困难时,团结与互助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