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纲举目张是什么意思】“纲举目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法先王,统礼义,一制度,以持天下。故曰:‘纲举而目张,出言而顺’。”原意是说,提起渔网的总绳,网眼就都张开了;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,带动其他部分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纲举目张 |
拼音 | gāng jǔ mù zhāng |
出处 | 《荀子·儒效》 |
基本含义 | 抓住关键,带动全局 |
引申义 | 处理问题时,把握重点,事半功倍 |
使用场景 | 工作、学习、管理等需要抓重点的情境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纲举目张”最早来源于古代捕鱼的工具——渔网。渔网由许多小网眼组成,但只有提起主绳(即“纲”),才能使整个网张开,也就是“目张”。这个形象的比喻被用来说明处理复杂问题时,应抓住主要矛盾或核心环节,从而带动整体的发展。
在后来的使用中,“纲举目张”逐渐从字面意义发展为一种方法论,强调在做事时要分清主次,突出重点,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。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场景 | 应用方式 | 效果 |
工作管理 | 领导者抓住关键任务,分配资源 | 提高效率,减少混乱 |
学习方法 | 学生先掌握核心知识点,再拓展 | 学习更系统,记忆更牢固 |
项目推进 | 团队聚焦于关键节点,推动整体进度 | 节省时间,提高成功率 |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点
- 误用情况:有人将“纲举目张”与“顾此失彼”混淆,其实两者意思相反。
- 注意点: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抓大放小”,并非忽视细节,而是有条不紊地安排事务。
五、总结
“纲举目张”是一种智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,强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应当抓住核心、明确重点,从而实现高效、有序的运作。它不仅适用于古代治理国家,也广泛适用于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典故,可继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