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下里巴人什么意思】“下里巴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通俗、大众化的文化或艺术形式。它原本是古代楚地的民间歌曲,后来被用来比喻通俗易懂、贴近生活的作品或人群。在文学和艺术领域,“下里巴人”与“阳春白雪”相对,分别代表通俗与高雅的艺术风格。
一、总结
“下里巴人”原指古代楚国的民间歌曲,后引申为通俗、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或人群。与“阳春白雪”形成对比,强调文化作品的普及性与亲民性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也常用来形容接地气、贴近生活的内容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下里巴人 |
出处 | 原指楚地民间歌曲,见于《文选·宋玉对楚王问》 |
含义 | 指通俗、大众化的艺术或人群;与“阳春白雪”相对 |
引申义 | 表示贴近生活、易于理解的文化作品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描述接地气、受欢迎的文艺作品或人群 |
对比词 | 阳春白雪(高雅艺术) |
使用场景 | 文艺评论、文化分析、日常表达等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下里巴人”虽然字面看似带有贬义,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多是一种中性或褒义的表达。它强调的是文化的大众化与传播力,而非艺术价值的高低。例如,一部电影如果广受普通观众喜爱,就可以被称为“下里巴人”的代表作。
同时,这一概念也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多样性:高雅与通俗并非对立,而是相辅相成。许多经典作品最初也是从民间流传而来,最终才被纳入主流文化体系。
总之,“下里巴人”不仅是对一种艺术形式的描述,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体现,倡导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连接与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