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金龟换酒出处于哪里】“金龟换酒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,常被用来形容豪爽、不拘小节、重情重义的风范。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,具体出处可以追溯到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和《资治通鉴》等历史文献。
一、
“金龟换酒”最早见于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,讲述了李白在长安时期,因与贺知章结识,两人饮酒畅谈,李白豪爽地将身上佩戴的金龟(官职象征)换成酒来喝。这一行为体现了李白不慕权贵、洒脱不羁的性格特点。
后来,“金龟换酒”成为文学中常用的典故,常用于描写文人雅士之间的友情、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金龟换酒 |
出处 | 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、《资治通鉴》 |
意思 | 指用珍贵的物品换取美酒,形容豪爽、不拘小节的行为。 |
典故来源 | 李白与贺知章饮酒,以金龟换酒的故事。 |
人物 | 李白、贺知章 |
历史背景 | 唐代,李白在长安任职期间 |
文化意义 | 表现文人风骨、友情、豪放性格 |
后世影响 | 常用于诗词、文章中,象征洒脱与友情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金龟”是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,代表其身份地位。李白将金龟换成酒,不仅是对美酒的热爱,更是对世俗名利的淡然。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一种超凡脱俗的表现,也反映了李白个性中的浪漫主义色彩。
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,“金龟换酒”常被引用,如杜甫、苏轼等诗人都曾借此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或对友情的珍视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金龟换酒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