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曲高和寡怎么解释】“曲高和寡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过于高深,难以被大众理解或接受。这个成语源自《楚辞·宋玉对楚王问》,原意是说高雅的歌曲难以找到共鸣者,后来引申为思想、艺术或观点过于超前,难以与大众产生共鸣。
下面是对“曲高和寡”的详细解释与总结: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曲高和寡 |
拼音 | qǔ gāo hé guǎ |
出处 | 《楚辞·宋玉对楚王问》 |
原意 | 高雅的歌曲难以找到知音 |
引申义 | 思想、艺术、言论等过于高深,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|
二、词语解析
- 曲:指歌曲或作品。
- 高:高雅、高深。
- 和:应和、共鸣。
- 寡:少、稀少。
合起来,“曲高和寡”就是说高雅的作品不容易引起共鸣,听众少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示例 |
文学评论 | 他的小说语言晦涩难懂,可以说是“曲高和寡”。 |
艺术评价 | 这幅画风格独特,但太过抽象,观众寥寥无几,可谓“曲高和寡”。 |
社会现象 | 一些政策制定者过于理想化,脱离现实,也被认为是“曲高和寡”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孤芳自赏、阳春白雪 |
反义词 | 通俗易懂、雅俗共赏 |
五、延伸思考
“曲高和寡”虽然常用于批评某些高深而难以理解的内容,但也提醒我们,在追求深度的同时,不应忽视受众的理解能力。真正优秀的作品,往往能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六、总结
“曲高和寡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,既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敬仰,也反映了大众与精英之间的认知差异。在现代社会中,如何让思想与艺术更贴近人心,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。